您好,歡迎蒞臨核心轉化心理網,您可以將文字轉換為 簡體中文 繁體中文

認識自己,反轉為正面意圖 第六篇 孤獨感

文/丁美月 核心轉化

五歲的時候,我獨自一個人在家門前玩,父母忙著工作,沒有時間照顧我,那時的我,感覺到「除了自己以外,沒有別人在」的孤獨感。沒有別人在,沒有人陪我玩,沒有人理會我,我總是想像「孤獨」是「只有自己孤身一人」、「沒有人幫助我」或「沒有人理解我」的感覺。

在成長過程,放假獨自一人度過的時候,同樣也會感覺到「除了自己以外,沒有別人在」的孤獨感。長大後,我就接受獨自一人的孤獨感,享受與自己相處時光

麻省理工學院的神經科學團隊透過白老鼠實驗,在2016年時定位出與「孤獨情感」相關的大腦機能部位。將白老鼠隔離,打造成孤立狀態後,其大腦孤獨部位(中縫背核)的神經細胞就會開始頻繁活動,進而感受到孤獨。觀察結果發現,如果把該部位正在頻繁活動的老鼠放回團體當中,神經細胞的活動會變得更加頻繁。

當大腦孤獨部位體驗過「孤立」,神經細胞開始活性化,也就是開始感受到「孤獨」的時候,那份孤獨感就算回到團體當中也不會消失,而且還會變得更加強烈呢!

嘗試「想為這個孤獨做些什麼」,最後會被孤獨折磨得更加厲害!

為了消除那份持續的孤獨感,我們必須更加考慮周遭的人,為了不被對方拋棄而持續忍耐、犧牲,卻得到對方冷漠的態度,我們的孤獨感更為強烈,例:「我受不了、我受夠了!」然後想要直接切斷和對方的關係。

孤獨,是腦內的電波在影響你!大腦中有著「孤獨情感」的機能部位,腦神經細胞會持續強烈反應,如果沒有覺察,會造成惡性循環。

《人間失格》主角葉藏,從小就感受到自己無法理解人類之間的情感與溝通方式。他不懂如何「做一個人」,也無法融入正常的社會生活。為了掩蓋內心的不安與空虛,他扮演著一個「小丑」的角色,刻意搞笑、迎合他人,試圖獲得認同。但這一切只是更深的自我否定與疏離的掩飾。隨著故事發展,他逐漸沉淪於酗酒、吸毒、戀愛關係的破裂與精神崩潰,最後終於認定自己是個「失格的人」。

主角葉藏從未真正覺得自己屬於這個世界,他眼中的人們像是演戲般地生活,而他看不懂劇本,只能靠模仿與扮演生存。他害怕真實接觸他人,那會揭露他的虛假與脆弱。他的「表演」是自我保護的面具,卻也是讓他更孤立的枷鎖。主角葉藏的孤獨並非只是「沒有人理解我」,而是一種內在的存在焦慮,他覺得自己本質上就是「不被允許存在」的人。主角葉藏無法融入的不是世界本身,而是人為建構的那套虛假規則

幾乎每個人在人生某些時刻,都會感到「我是不是不被理解?我是不是活錯了?」

人是一個人孤零零被生下來,死的時候也是一個人,為何又怕一個人?人有了強烈意識感到孤獨感,通常是希望別人能完全理解你、支持你。然而你能確定自己完全了解自己嗎?自己完全支持自己嗎?如果是不確定,更何況是別人呢?

我們是否把「被別人理解」當成唯一的安全感來源?活在自我否定之中?

卡繆Albert Camus的《西西弗神話》提到:「人呼喚,世界不回應—這就是荒謬(the absurd)的誕生。」 人類渴望世界有秩序、有意義,但世界是冷漠、無情、沉默的。這種衝突就是「荒謬」。西西弗斯被懲罰推石上山,石頭又滾下來,無盡重複。但卡繆說:「我們必須想像西西弗斯是幸福的。」

即使知道無意義,我們依然可以反抗荒謬,選擇活下去,並在當下找到自由與價值。荒謬、孤獨不是終點,而是起點。當你不再期待世界給你答案,你就自由了。

孤獨不是要偽裝自己,而是要你變得誠實、接納自己。

可以先學會面對孤獨和忍受孤獨的勇氣,孤獨反過來說,意謂著「侮蔑並排斥他人」。如果內心有了「侮蔑並排斥他人」這個部份,就信任它,它會對你有什麼正面意圖呢?
有些人背後的正面意圖是…,「接受別人,進而了解別人的立場、角度與興趣,放下別人。」那你的呢…?

讓我們一起來念「孤獨感」祈禱文。
慢慢深呼吸,讓身體放鬆…。
親愛的孤獨,謝謝你出現。
提醒我,有些地方,我還沒有好好照顧自己。
孤獨不是沒有人愛我,
而是我還不夠學會,怎麼愛自己。
不是世界拒絕了我,
而是我還沒真正允許自己存在、站穩、閃耀。
不是找到「理解我的人」我才安全,
而是要成為那個願意理解自己的人,我才自由。

你讓我知道,渴望被理解與連結,
是人類最柔軟、最真實的本能。
孤獨是我們「存在」本身的一部分,
是一種邀請,讓我回到自己身上。
我知道,有些路註定得自己走,
這不代表我一無所有。
而是我開始有了選擇的勇氣,
選擇走一條屬於自己的、有光的路。
每當我覺得世界太沉重、太冷漠,
請溫柔地提醒我,
我依然可以是溫暖的源頭,
依然可以點亮自己,照亮他人。

孤獨,不是敵人,
而是一扇門,通往更寬廣、更深刻生命的光芒。
那光,照進我這「一個人走路」的靈魂深處,
看見自己的真實與力量。
此刻,我被愛支撐,被光照耀,
溫柔的孤獨,心裡亮著安靜的光!
讓我勇敢,走向自己最美好的道路。

Youtube影片連結 https://youtu.be/fCDtIilPyZE

心理問題不同於生理疾病,它是由人內在精神因素(準確的說是大腦中樞神經控制系統)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,它會間接的改變人的性格、世界觀及情緒等。當面臨無法釐清的問題,如自我探索、生涯發展、人際關係、兩性情感、婚姻與家庭、親職教養等,或有情緒及心理上的問題時,核心轉化心理網的導引師可以協助您。

「核心轉化」的轉化過程是由內而外,藉由一系列簡單的、按部就班的練習,從表層探索至問題的根源,發現核心的本質,幫助我們改變想法、感覺、行為及反應,而且效果迅速。

歡迎您來電或利用線上諮詢功能與我們聯繫,核心轉化心理網祝福您。

推薦閱讀


留言回應


我要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