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歡迎蒞臨核心轉化心理網,您可以將文字轉換為 簡體中文 繁體中文

認識自己,反轉為正面意圖 第十篇 自我概念

文/丁美月 核心轉化

我到底是誰?
我選擇成為誰?我才能如實看見我正活成什麼?

蘇格拉底的「認識你自己」(Know thyself),它是整個西方哲學與心理探索的開端,代表著對自我本質的深度追問。蘇格拉底認為,真正的智慧不是知道很多,而是「知道自己無知」,提醒我們:「你若不了解自己,再多的外在知識也無法讓你自由或幸福。

自我認識,是所有判斷、選擇與道德行動的根基。認識自己不是一句自我鼓勵的口號,而是要勇敢直視自己的盲點、偏見、動機與慾望,甚至是脆弱與混亂。

有人批評美國林肯總統的外貌,他幽默地說:「如果我有兩張臉,你覺得我會用這張臉嗎?」「If I had two faces, would I be wearing this one?」這是一句經典的自嘲式幽默,他並不否認自己的缺陷,而是以誠實面對自己,表達出一種堅定的自我概念—不靠包裝、不靠他人評價,而是忠於自己,活出價值。當我們能笑著接受自己的不完美,也就邁出了自我認同的重要一步。

自我概念的發展,是一個從內到外、逐步深入的過程,這一過程深受社會互動影響。美國心理學家喬治・赫伯特・米德(George Herbert Mead),他提出的「自我觀念形成理論」對理解人類的自我意識與社會互動有深遠影響。「我」(self)不是與生俱來的,而是在社會互動過程中逐漸發展出來的。

想像一位青少年在學校被老師稱讚是個「有責任感的人」。這位學生聽到了之後,開始內化這個觀點,接著他在團體中開始主動負責、照顧他人,進而更加認同這個「我自己」的形象,這就是自我透過社會互動建構的過程。

教育學家郭為藩「自我概念三階段發展理論」解析:
一、惟我中心期(約0~3歲)
(1)孩子只感受到自己的需求和感受,無法區分自己與他人。
(2)全世界以我為中心,尚未建立「我」和「你」的分野。
(3)開始意識到「我是個人」、「我和世界有差異」。
實例:嬰兒哭鬧就能得到大人響應,慢慢學會「我有影響力」。

二、客觀化期(約3歲~13、14歲)
(1)孩子開始將自己放在他人與社會眼光中看自己。
(2)建立角色認同,如我是兒子、學生、隊長。
(3)認識社會規則,發展「自我意象」(我覺得別人怎麼看我)。
實例:孩子會因為老師的誇獎而認為自己「很乖」,因為同學的批評而覺得「我不好」。

三、主觀化期(約15~25歲)
(1)開始自我反思,進行價值選擇,尋找「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」。
(2)從被定義轉向自我定義,從外部評價轉向內在認同。
(3)建構一個一致、穩定、被自己認可的「自我」。
實例:青少年可能會開始懷疑自己,是否真的想要父母期望的職業,開始探索自我興趣與使命感。

自我認識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,而是一個階段性的成熟歷程—從嬰幼兒期的「我就是一切」,到青少年期的「別人怎麼看我」,再到成年初期的「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」。自我概念不是一個靜止的結果,而是一個不斷修正、整合、建構的過程。

《鏡中的國王》的故事:
有位國王擁有一面魔法鏡,這面鏡子能顯示出他內心的真正面貌,每天,天還未亮,便站在鏡子前,望著鏡中那位完美無缺的自己,他感到無比驕傲和滿足。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,國王開始發現,鏡中所顯示的形象,總是與他對自己的期待有所偏差。他開始焦慮:為什麼鏡子顯示的自己不如他所期望的那樣完美?

有一天,一位智者告訴國王:「真正的自我,不在於鏡中的映像,而在於你內心對自己的接納與理解。」國王聽後深受啟發,他開始改變看待自己的方式,不再單純依賴外在的評價,而是更多關注自己內在的感受與需求。慢慢地,他發現,真正的自我,是在接受自己的不足與優點後,去成為一個更好的人。

有時候,我們會對自己抱有過多的期望,而忽視了自己的真實狀況。

讓我們來做自我概念練習:
一、先分類,並寫下五個形容詞來描述自己。
生理與身體方面的形容詞,例如:健康、強壯、靈活等。
與團體或家庭有關的形容詞,例如:負責任、關懷、支持等。
與個人性格有關的形容詞,例如:積極、獨立、耐心等。
二、接著分析這些形容詞的情感色彩,可分為:
正向形容詞
負向形容詞
中性形容詞
可以抽空安靜下來,寫下有關身體、家庭、性格等,各有關的五個形容詞,再分哪些是正向、哪些是負向、哪些是中性,以了解對自己的概念。

讓我們一起來念「自我概念的祈禱文」
慢慢深呼吸,身體放鬆!

親愛的內在之光,
請引領我走向自我認識的旅程。
願我能以溫柔的眼光,看待真實的自己。
不因世俗的標準迷失,不因他人的評價動搖。
讓我學會在自己的長處中感恩,
在不足中看見成長的可能。

願我擁有勇氣,
與世界互動時,不失去自我的聲音。
願我擁有智慧,
不再只透過別人的眼光
來衡量自己的價值,
而能傾聽內心最真實的響應。

願我能微笑著接納那真實的倒影。
不因缺憾而羞愧,不因不完美而猶疑,
因為真正的自我,並非追求完美,
而是擁抱完整的自己
包含了光明與陰影、力量與脆弱。

愛那個跌倒後仍願意站起的自己,
愛那個在迷霧中仍努力前行的自己。
讓我知道,我的價值不是來自比較,
而是選擇活出真正的自己。

願光明持續照耀我,讓我看見
在接納與愛之中,
我已經足夠,我已經完整。

Youtube影片連結:https://youtu.be/ird-kcI4kH4

心理問題不同於生理疾病,它是由人內在精神因素(準確的說是大腦中樞神經控制系統)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,它會間接的改變人的性格、世界觀及情緒等。當面臨無法釐清的問題,如自我探索、生涯發展、人際關係、兩性情感、婚姻與家庭、親職教養等,或有情緒及心理上的問題時,核心轉化心理網的導引師可以協助您。

「核心轉化」的轉化過程是由內而外,藉由一系列簡單的、按部就班的練習,從表層探索至問題的根源,發現核心的本質,幫助我們改變想法、感覺、行為及反應,而且效果迅速。

歡迎您來電或利用線上諮詢功能與我們聯繫,核心轉化心理網祝福您。

推薦閱讀


留言回應


我要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