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識自己,反轉為正面意圖 第三篇 自戀
文/丁美月 核心轉化
在古希臘神話中,有一位名叫那西塞斯的美少年,有一天他到森林裡去,在水池畔休息,發現水中有一個長得相當俊美的少年,從此就深深地喜歡上他。其實,水中的美少年正是他自己的倒影,對於迷戀自己的舉動,稱為「自戀狂」。
每一個人多多少少有一些自戀傾向,所以才會喜歡自己,對自己有信心,這樣的情感是很重要的,然而須注意的是,不只是注意自己,更應該將自我的愛意拓展到周圍的人們。如果無法去喜愛自己以外的人,也就變成「自戀狂」的病態。
只注意自己,如果無法與人順利交往,可以先檢查自己是否內心有自戀情結,多方充實自我,也同時能注意及喜愛自己以外的人。
西格蒙德·佛洛伊德(Sigmund Freud) 是最早提出「自戀(Narcissism)」概念的心理學家。他將自戀分為兩種類型:
一、原初性自戀(Primary Narcissism):這是每個人天生就具有的自戀傾向,特別是在嬰兒時期,個體會將所有情感投注於自己,以滿足生存需求。這種自戀是健康的,隨著成長,會逐漸轉向對外界的關注,建立人際關係。
二、次級性自戀(Secondary Narcissism):如果個體在成長過程中未能發展出穩定的自我價值感,可能會回到自戀狀態,將能量過度投注在自身,而無法真正關心他人。這可能導致自戀型人格的發展。
心理學家海因茲·科胡特(Heinz Kohut)在 20 世紀發展了自體心理學(Self Psychology),他認為自戀不一定是病態的,而是人格發展的一部分。他提出三個觀點:
一、「鏡映」(Mirroring):如果兒童在成長過程中,父母能夠適當響應孩子的需求,給予適當的肯定與讚美,孩子就能建立健康的自戀與自尊。
二、「理想化」(Idealization):孩子會將父母視為理想對象,並希望透過認同父母來發展自己的價值觀。
三、「雙生感」(Twinship):人們需要與他人建立共鳴,感受到「我們是一樣的」,從而發展出健康的社會連結。
如果這些需求沒有被滿足,可能會導致過度自戀,或者相反,形成過低的自尊。
健康的自戀是自信與自愛。適度的自戀是健康的,它讓我們能夠欣賞自己的優點、肯定自己的價值,並從內心獲得安全感,也意味著懂得愛自己,不是盲目的吹捧,而是建立在真實自我認識上的接納與珍惜。
病態的自戀,通常迷失於自我崇拜。當自戀過度時,便可能演變為病態的自戀型人格障礙(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, NPD)。這類人往往過於在意外界對自己的評價,極度渴望被崇拜,甚至不惜操縱他人,來維持自己的完美形象。他們可能表現得自信滿滿,但內心卻脆弱不堪,害怕被否定,甚至會對批評產生強烈的敵意。
我們習慣於在網路上渴望得到關注和讚美,當「贊」與「分享」成為衡量價值的標準時,可能會不自覺地陷入過度關注自身形象的陷阱,忽略了真實的自我。這樣的文化環境,讓許多人在無意中放大了自戀心理,甚至形成「表演式自戀」,為了迎合大眾期待而塑造虛假的完美形象。
如何平衡自戀,建立健康的自尊?
一.增強自我覺察:
1.試著觀察自己對讚美或批評的反應,看看是否過度依賴外界認可。
2.當感覺自尊受威脅時,可以問自己:「我為什麼會如此在意這個評價?」
二.培養同理心與連結:
1.嘗試將注意力放在他人的感受與需求,學習傾聽與共情。
2.建立深層的關係,而非單純尋求表面的關注,來獲得真正的滿足感。
三.發展內在自我肯定:
不依賴外界評價,而是透過內在對話來建立穩定的自我價值感。例:每天問自己:「今天我做了哪些讓自己感到驕傲的事情?」
靜下來與自己對話,每個人的答案都是不同的。
可以問自己,如果有了「渴望得到關注和讚美,忽略了真實的自我價值」這些感受,就信任它,它會對我有什麼正面意圖呢…?
讓我們一起來念「平衡自戀」祈禱文,慢慢深呼吸,讓身體放鬆。
親愛的宇宙,
在這喧囂浮躁的世界裡,
請指引我找到內在的安定與力量,
讓我學會真正地愛自己,
並讓這份愛,如潺潺流水,
輕輕流向周圍的一切。
讓我在鏡中的倒影里,
看見真實的自己,
而非被外界的標籤與評價所束縛。
請讓我明白,真正的自信,不是盲目的自大,
而是對自身的深刻理解與珍惜。
當我渴望目光與掌聲,
請提醒我,滿足並非來自外界的評價,
而是來自內心的寧靜與完整。
我關注自我成長時,也能將愛與善意分享給世界,
就這樣,我豐富了自己。
願我平衡、平穩地走在人生的道路上,
珍惜每一個當下,
學會不因自戀而迷失,
也不因自卑而退縮。
願愛與接納,讓我自在如風,
在光里,安然閃耀。
Youtube影片連結 https://youtu.be/ml5VE0UfDZE
心理問題不同於生理疾病,它是由人內在精神因素(準確的說是大腦中樞神經控制系統)所引發的一系列問題,它會間接的改變人的性格、世界觀及情緒等。當面臨無法釐清的問題,如自我探索、生涯發展、人際關係、兩性情感、婚姻與家庭、親職教養等,或有情緒及心理上的問題時,核心轉化心理網的導引師可以協助您。
「核心轉化」的轉化過程是由內而外,藉由一系列簡單的、按部就班的練習,從表層探索至問題的根源,發現核心的本質,幫助我們改變想法、感覺、行為及反應,而且效果迅速。
歡迎您來電或利用線上諮詢功能與我們聯繫,核心轉化心理網祝福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