认识自己,反转为正面意图 第十篇 自我概念
文/丁美月 核心转化
我到底是谁?
我选择成为谁?我才能如实看见我正活成什么?
苏格拉底的「认识你自己」(Know thyself),它是整个西方哲学与心理探索的开端,代表着对自我本质的深度追问。苏格拉底认为,真正的智慧不是知道很多,而是「知道自己无知」,提醒我们:「你若不了解自己,再多的外在知识也无法让你自由或幸福。」
自我认识,是所有判断、选择与道德行动的根基。认识自己不是一句自我鼓励的口号,而是要勇敢直视自己的盲点、偏见、动机与欲望,甚至是脆弱与混乱。
有人批评美国林肯总统的外貌,他幽默地说:「如果我有两张脸,你觉得我会用这张脸吗?」「If I had two faces, would I be wearing this one?」这是一句经典的自嘲式幽默,他并不否认自己的缺陷,而是以诚实面对自己,表达出一种坚定的自我概念—不靠包装、不靠他人评价,而是忠于自己,活出价值。当我们能笑着接受自己的不完美,也就迈出了自我认同的重要一步。
自我概念的发展,是一个从内到外、逐步深入的过程,这一过程深受社会互动影响。美国心理学家乔治・赫伯特・米德(George Herbert Mead),他提出的「自我观念形成理论」对理解人类的自我意识与社会互动有深远影响。「我」(self)不是与生俱来的,而是在社会互动过程中逐渐发展出来的。
想象一位青少年在学校被老师称赞是个「有责任感的人」。这位学生听到了之后,开始内化这个观点,接着他在团体中开始主动负责、照顾他人,进而更加认同这个「我自己」的形象,这就是自我透过社会互动建构的过程。
教育学家郭为藩「自我概念三阶段发展理论」解析:
一、惟我中心期(约0~3岁)
(1)孩子只感受到自己的需求和感受,无法区分自己与他人。
(2)全世界以我为中心,尚未建立「我」和「你」的分野。
(3)开始意识到「我是个人」、「我和世界有差异」。
实例:婴儿哭闹就能得到大人响应,慢慢学会「我有影响力」。
二、客观化期(约3岁~13、14岁)
(1)孩子开始将自己放在他人与社会眼光中看自己。
(2)建立角色认同,如我是儿子、学生、队长。
(3)认识社会规则,发展「自我意象」(我觉得别人怎么看我)。
实例:孩子会因为老师的夸奖而认为自己「很乖」,因为同学的批评而觉得「我不好」。
三、主观化期(约15~25岁)
(1)开始自我反思,进行价值选择,寻找「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」。
(2)从被定义转向自我定义,从外部评价转向内在认同。
(3)建构一个一致、稳定、被自己认可的「自我」。
实例:青少年可能会开始怀疑自己,是否真的想要父母期望的职业,开始探索自我兴趣与使命感。
自我认识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,而是一个阶段性的成熟历程—从婴幼儿期的「我就是一切」,到青少年期的「别人怎么看我」,再到成年初期的「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」。自我概念不是一个静止的结果,而是一个不断修正、整合、建构的过程。
《镜中的国王》的故事:
有位国王拥有一面魔法镜,这面镜子能显示出他内心的真正面貌,每天,天还未亮,便站在镜子前,望着镜中那位完美无缺的自己,他感到无比骄傲和满足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,国王开始发现,镜中所显示的形象,总是与他对自己的期待有所偏差。他开始焦虑:为什么镜子显示的自己不如他所期望的那样完美?
有一天,一位智者告诉国王:「真正的自我,不在于镜中的映像,而在于你内心对自己的接纳与理解。」国王听后深受启发,他开始改变看待自己的方式,不再单纯依赖外在的评价,而是更多关注自己内在的感受与需求。慢慢地,他发现,真正的自我,是在接受自己的不足与优点后,去成为一个更好的人。
有时候,我们会对自己抱有过多的期望,而忽视了自己的真实状况。
让我们来做自我概念练习:
一、先分类,并写下五个形容词来描述自己。
生理与身体方面的形容词,例如:健康、强壮、灵活等。
与团体或家庭有关的形容词,例如:负责任、关怀、支持等。
与个人性格有关的形容词,例如:积极、独立、耐心等。
二、接着分析这些形容词的情感色彩,可分为:
正向形容词
负向形容词
中性形容词
可以抽空安静下来,写下有关身体、家庭、性格等,各有关的五个形容词,再分哪些是正向、哪些是负向、哪些是中性,以了解对自己的概念。
让我们一起来念「自我概念的祈祷文」
慢慢深呼吸,身体放松!
亲爱的内在之光,
请引领我走向自我认识的旅程。
愿我能以温柔的眼光,看待真实的自己。
不因世俗的标准迷失,不因他人的评价动摇。
让我学会在自己的长处中感恩,
在不足中看见成长的可能。
愿我拥有勇气,
与世界互动时,不失去自我的声音。
愿我拥有智慧,
不再只透过别人的眼光
来衡量自己的价值,
而能倾听内心最真实的响应。
愿我能微笑着接纳那真实的倒影。
不因缺憾而羞愧,不因不完美而犹疑,
因为真正的自我,并非追求完美,
而是拥抱完整的自己
包含了光明与阴影、力量与脆弱。
爱那个跌倒后仍愿意站起的自己,
爱那个在迷雾中仍努力前行的自己。
让我知道,我的价值不是来自比较,
而是选择活出真正的自己。
愿光明持续照耀我,让我看见
在接纳与爱之中,
我已经足够,我已经完整。
Youtube影片连结:https://youtu.be/ird-kcI4kH4
心理问题不同于生理疾病,它是由人内在精神因素(准确的说是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系统)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,它会间接的改变人的性格、世界观及情绪等。当面临无法厘清的问题,如自我探索、生涯发展、人际关系、两性情感、婚姻与家庭、亲职教养等,或有情绪及心理上的问题时,核心转化心理网的导引师可以协助您。
「核心转化」的转化过程是由内而外,藉由一系列简单的、按部就班的练习,从表层探索至问题的根源,发现核心的本质,帮助我们改变想法、感觉、行为及反应,而且效果迅速。
欢迎您来电或利用线上谘询功能与我们联系,核心转化心理网祝福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