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看到并不是真正的世界
文/丁美月 核心转化
小荷叶从根长出来,张开叶片,就看到自己胸前一粒晶莹的露珠。
小荷叶就问:「你是谁呢?怎么会来到我的胸前?」
露珠说:「我叫露珠,是夜里水气的凝结,偶然留在你的身上,我马上就要走了。」
小荷叶:「你为什么要走呢?」
露珠:「喔!我也不想走,但过一会儿太阳出来,我就会化成水气飞到天上去了。」
正当小露珠说话时,阳光来到了荷花池畔,一眨眼时间,就把小露珠化为水气,飞走了。荷叶感到孤单,四处寻找小露珠的踪影,不论它多么努力,再也看不到小露珠。
第二天清晨,小荷叶张开眼睛,看见了小露珠,开心地大叫起:「嘿!小露珠,你又来了,我很想念你呢!」
小露珠很讶异地说:「不会吧!我又不认识你,我是今天才从昨夜的水气生出的,偶然留在你的身上,你可别认错了!」
小露珠滚动着身体,阳光照耀在它的身上,映出一些美丽的彩虹,一转眼就消失了。
小荷叶感到非常迷惑,因为眼前的露珠和昨天的露珠,长得一模一样,名字也一样,晕出的彩虹一样,连化去的时间也一样,为什么小露珠不肯承认它是昨天的露珠呢?
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,小荷叶变成大荷叶,每天清晨,总有一粒晶莹剔透,一模一样的露珠来拜访,奇怪的是,没有一粒露珠,承认自己是昨天的露珠,更别说承认自己是「最初的露珠」了。
荷叶长大了、变老了,它一直知道自己是当初的那片荷叶,也记得第一次看见露珠的情景,荷叶伤心又迷惑:「为什么我总是原来的我,而露珠却永远不是昨天的露珠呢?」
有一天,荷叶终于枯萎了,怀着巨大的伤心和迷惑,沉入荷花池底。
荷叶上的露珠每天都是不同,太阳每天都是新的,没有改变是荷叶的成见,是属于荷叶个人的,不是事件本身的。所谓「成见」,是指旧有的经验、行为不断重复,对过去经验做结论或归类。然而人类真实生活的经验是「一刻」接着「一刻」地流动变化,每一刻皆是新的经验,然而封闭的世界里是被标签分类的,受成见所控制的。所以不管原本的用意为何,沟通的意义在于对方所引起的反应。
著名心理医生亚仁贝克(Aaron Beck),在抑郁的原因,他提出会扭曲日常生活经验的思考方式如下:
1.武断的推论:忽略了事实和推论之间重要差别,就武断下结论。
2.错误的归咎:把过失或责任,从真正肇事者身上,转移到其他人或事,无法停留在此时此刻,不愿负起照顾自己的责任。
3.认知的不足:否认事实,所以无法体认全局,不是把过失/责任向外推(外在化),就是把过失/责任向内引(内在化-与自己无关或不必负责,也认为与自己有关或自责)。
4.过度的归纳:只看到人与人之间,或事与事之间的相同处,而忽略其相异处。
5.非此则彼的思考方式:事情都采取「对、错」、「黑、白」、「好、坏」…,这种两边抗争的思考方式。
荷叶「脑中的地图」不等于真实的实相;荷叶对露珠的各种解释和描述,并不是就等于露珠。不管荷叶原本的用意为何,沟通的意义在于露珠的反应,我所看到、所听到、所感觉到并不等于真正的世界。
一个人若能定期省视内心世界,明白真实的情境,是很有帮助,如果发现一些反复的思维、莫名的情绪或感觉,注意!它们将会阻碍你了解真正的情境,对一个人的各种解释和描述,并不是就等于这个人,去核对看看到底真相、真理、真实性是什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