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莅临核心转化心理网,您可以将文字转换为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

投射

文/丁美月 核心转化

如果你放一面镜子在小猫的前面,牠会以为另外有一只猫在牠眼前,所以拼命往前抓,都没停下来的意思,猫无法区分自己与镜子里的差异。人类到底到什么时候,才能理解镜中映射的人,就是自己?

关系就像一面镜子,常常反映出我们的特质、信念、脆弱、潜力,可以扪心自问,当你指责别人的话,看看自己内心是否有个指责自己的声音或信念?如果你的情人冷漠又不爱你,看看自己内心,是否有个信念来自童年的父母,他们说:「爱是不可靠的」。

有一则国外报纸的故事:一群想做好事的基督徒,长途拔涉到印度一个偏远的村落去传教。村民从来没有电视、电影或科技产品,为了让这些纯朴的人,认识耶稣是谁,他们带了一个大放映器,在山坡上架起一个巨型银幕,太阳下山后,开始放映,上千的村民都席地而坐观赏电影,这些观众太投入,以致于演到耶稣被钉十字架的时候,每个人都疯了一样,当他们看到耶稣手被钉住的时候,全部的人一拥而上攻击银幕,希望把耶稣从十字架救下来。

这就是「投射」原理,我们所看到的事件,其实是我们内心的投射。当我们批评别人的意见、别人是好的或坏的,我们只是把「自己的评价及信念」投射出来,而不管别人的想法是好的或坏的。

在出生时及婴儿期,彻底需要父母的照顾,父母是非常重要的强者,在发育成长过程中,自我依靠能力增加,不再全然依赖父母,然而内心仍留存婴儿期「被遗弃」的恐惧以及「无法生存」的害怕,把自己看得渺小、无助而父母是强大的。长大之后,将婴儿期的父母「投射」到接触其他人,会假设这些人与自己父母一样强大,这种移情的过程,在于企图保持婴儿期稳定、安全、可控制性的环境,如果婴儿期的父母是充满敌意、拒绝,长大之后,可能会遇到充满敌意的权威人士或亲密伙伴。如果婴儿期的父母是充满爱,长大之后,可能会遇到充满爱的人或亲密伙伴。

父母将自己在婴儿期的感受(被遗弃、没有被支持),投射在自己的孩子身上,如果能真实看到自己婴儿期未解决的感受,能够体认和接受自己与婴儿期父母的区别,整合与父母未解决的感受(被遗弃、没有被支持),接纳自己,接纳父母的优点与不足之处,了解双方是分离的两个不同个体,同时保有亲密,这样才能停止投射。

以下是投射的案例:倩如是一位美丽而迷人的女子,具有一个窈窕的身材、丰富的学经历、优雅的举止,经过多次恋爱之后,她抱怨地说:为何男人最后总是背叛而离开她,她觉得悲伤又迷惑,前来找我会谈与转化,我引导她去看到内心的心理模式与信念。

「投射」就是从他人身上看到,你不愿在自己身上看到的某些想法、情绪、行为。倩如(投射者)拒绝或否认身上某些不喜欢的部份,将不喜欢的部份「依附」在情人身上,「认同」 情人的某些事物,然后可以不经反省,不评估自己而抱怨,这将会更远离事实、远离自己,阻遏真实,这是一种投射认同(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)的现象,也是一种防卫机制,最后可能导致于「自我毁灭」。

「投射」与「理想化的爱情」是非常密切的,我们总是希望伴侣完美无缺,它让我们远离自己与事实, 如果我们能对自己诚实,选择面对事实,真实而开放的表达自我,那么我们就可停止「投射」来反应,修正这些痛苦所带来「自我局限」及信念。

倩如在经过一连串的失恋之后,了解自己「投射」出哪些不愿意接受的部份,她更明白真实的自己,更能接受事实,修正她的「自我局限」部份,成为更完整的人。

心理问题不同于生理疾病,它是由人内在精神因素(准确的说是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系统)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,它会间接的改变人的性格、世界观及情绪等。当面临无法厘清的问题,如自我探索、生涯发展、人际关系、两性情感、婚姻与家庭、亲职教养等,或有情绪及心理上的问题时,核心转化心理网的导引师可以协助您。

「核心转化」的转化过程是由内而外,藉由一系列简单的、按部就班的练习,从表层探索至问题的根源,发现核心的本质,帮助我们改变想法、感觉、行为及反应,而且效果迅速。

欢迎您来电或利用线上谘询功能与我们联系,核心转化心理网祝福您。

推荐阅读


留言回應


我要留言